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理解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欧洲杯下单平台持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品牌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把“党建+思政”深度融合、有机统一,通过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转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达到“知信行”的和谐统一。学院深度挖掘“红色历史基因”,探索“冰城”精神密码,不仅将课堂搬到实践基地,同时还由青年学生“唱主角”讲出“大思政课”的青春味道,采取双语讲授,打造专业特色浸润式思政教育新模式。
2024年3月以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先后走进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北方民俗博物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学习历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爱国信念,师生共录制了五期双语思政微课,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
追寻红色足迹,铸牢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四史”的号召,传承百年文化发展中积淀的红色基因,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党员来到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实践活动。在辛奕霏同学生动的中英双语讲解中,同学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重新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在我党领导下从解放到繁荣的光荣历程。薛宇同学激动地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哈尔滨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为全国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像李兆麟、赵尚志、萧红等革命家,都为哈尔滨的解放和发展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这一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使我很受触动,我们理应承接先辈不懈拼搏的共产党人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党史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探索城市历史,感受文化沉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哈尔滨百年历史沿革、文化融合和民俗,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俄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来到哈尔滨城市历史馆,上了一堂“触摸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的思政课。在讲解员张连欣同学充满感情的中俄双语解说下,一幅哈尔滨百年发展的历史画卷在每一个人心底豁然展开。这样一座年轻、多元、英雄、奋进,百年沧桑中迸发全新活力,繁荣进步中继往开来的城市,让每一位同学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张皓阳同学感慨地说:“这次哈尔滨旅游火出圈后,让我更想去学习哈尔滨的历史,通过这次思政课让我了解到哈尔滨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哈尔滨是我国国防安全的坚实之地,在军工方面,为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哈尔滨的付出和成绩让我们引以为豪。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念。”
探寻太空奥秘,汲取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为勇担党和国家提出的新使命,深刻认识把握航天事业发展规律,翻译硕士专业党员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在实践中传承赓续航天精神。从历代更迭的火箭模型,到真实参与航天事业的返回舱,在苗雪莹同学的中英双语讲解下,上千件展品从不同角度向同学们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筑牢了大家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航天馆内的灯光有些晦暗,同学们的心却越来越明亮,一直到闭馆,同学们还沉浸在这片星空下久久不愿离去。周明同学说:“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发动机、航天器、载人飞船、火箭等模型和实物,第一次感受哈工大在多学科领域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的航天精神,第一次见证中国航天发展历史,内心无比激动自豪。作为外语青年,我们运用语言技能助力航天文化的传播,让世界更多地聆听到“中国航天”的声音。”
弘扬民俗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和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党员来到北方民俗博物馆,上了一堂沾满泥土味儿的劳动教育思政课。博物馆馆长黄彦辉带领师生参观了馆内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展,师生们了解到各民族民俗服饰特点、生活习惯及生产工具。参观结束后,师生们来到黑龙江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体验传统农具,零距离接触农耕文化。“我刚刚把每个小坑里都点了大豆种子,要一直弯着腰。想想农民们一干就是一个春天,真的很辛苦。”“我学习到了干农活儿时的小技巧,比如刨坑时如何用锄头更省力,怎样踩垄能控制力度等,这些都是书本上给予不了的。”……当日,师生的朋友圈被活动刷屏,大家纷纷留下参与此次劳动教育的感受。这是一次特殊的“弘扬民俗文化,凝聚奋进力量”的劳动教育思政课,师生们不仅在挥洒汗水中感受劳动的辛劳和时代发展的喜悦,更感受到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挥育人作用的必要载体和途径。
护卫生态文明,传承绿色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在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走进了森林博物馆,上了一堂“凝练森林文化,彰显生态文明”的思政课。讲述人童琳用中英双语带领同学们穿过森林主题通道,深入探索森林的奥秘。同时大家也惦记着鄂伦春族少年和红衣小女孩送来的珍贵狍角帽,它感人的故事成为宣传民族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张婧同学在参观后感悟道:“作为东林青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成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我们要将自己的外语能力应用于实践,把动人的狍角帽故事传递下去,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研究生辅导员李梦阳老师是本次“博物馆之旅”系列行走思政课的总导演,她将思政课录制成双语视频资料,希望通过新颖有趣、生动有效的形式,使学生真正发自心底地参与思政课,感悟思政课。“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真正把自身所学的知识融入思政课,思政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思政教育成果才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李老师感慨地说。
欧洲杯下单平台党委书记张斌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学习尤为重要。行走的思政课的“双语+”育人模式的探索,旨在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的跨文化交流人才。欧洲杯下单平台将始终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以实践为依托着力打造“行走课堂”,让同学们在“行走”和“讲述”中感悟,在感悟中精神明亮、蓬勃生长。